用好环境监测数据应把握好六种关系
环境监测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认为,要把握好环境监测中的几组重要关系,才能以“真、准、全”的监测数据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一是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的关系。手工监测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和针对性强,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监测方案,获取自动监测设备无法覆盖的细微信息。自动监测的优势在于连续性、实时性和高效性,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快速响应提供有力支持。然而,两者都有其局限性。手工监测数据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自动监测数据可能受到设备故障、数据传输错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将手工监测数据与自动监测数据相结合,通过对比和分析,相互验证和补充,以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为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的关系。常规监测的内容包含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质量等基础信息,以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更深层次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环境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应急监测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准确判断、有效应对的重要保障,能够迅速识别污染源、评估污染程度、预测污染扩散趋势。常规监测为应急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保障,使应急监测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应急监测则是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在有突发事件时保障安全与稳定。两者如同守护生态安全的双翼,职责不同却又紧密相连,共同维护着环境安全稳定。 三是走航监测与遥感监测的关系。走航监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针对特定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获取准确的数据。遥感监测覆盖范围广、获取数据迅速,能够实现对环境状况的全面、快速掌握。走航监测可以为遥感监测提供精确的目标和定位,使遥感监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遥感监测能够为走航监测提供宏观的背景信息,帮助走航监测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局部环境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监测手段不断完善,走航监测与遥感监测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两者不仅在技术层面互补与协同,而且两者的深入配合,能够为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污染因子监测与溯源分析的关系。掌握监测污染因子的现状,能够实时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及时捕捉污染物的排放动态。了解污染因子现状除了依靠环境监测数据,还需要深入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即进行溯源分析。溯源分析要求在掌握大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污染物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进而找出污染源头。只有在明确了污染来源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的发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环境监测与溯源分析应当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使相关工作对污染因子的掌握更加精准。 五是传统监测项目与新设监测项目的关系。环境监测的传统项目主要包括“水、气、声、生、渣”,对于评估环境基础状况、发现环境问题以及预防环境污染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监测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环境管理需求。因此,新型污染物监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及环境风险预警等方面的新设监测项目应运而生。传统项目为新设项目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经验支持,新设项目则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环境监测工作应当继续提高传统项目质量,并根据需要引入新的监测项目。 六是监测数据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公开的环境监测数据能够让公众更加清晰地了解周边的环境状况,为工作生活中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提升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然而,数据公开也带来了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这就需要在公开与保密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政府应加大环境质量数据的公开力度,让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环境状况;另一方面,也要在公开前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辨别,避免数据滥用和泄露。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